華語女導演文晏作品《嘉年華》入圍
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(jié)的主競賽入圍名單公布了!看到片單,第一時間就是數(shù)了一下有幾部美國電影入圍。
7部!
這差不多是三大電影節(jié)選美國片的數(shù)量極限了,就像每年的戛納電影節(jié),入圍的法國影片也不能超過5部一樣。
今年威尼斯在這方面,和去年差不多,去年就有《愛樂之城》《大洋之間的燈光》《降臨》《夜行動物》《劣質(zhì)愛情》《時間之旅》和《第一夫人》等7部有美國投資的電影。
這樣的選片方式,可以保證紅毯上的星光熠熠,保證全世界的每天都有好萊塢巨星走紅毯的娛樂頭條。從片子的品質(zhì)上講,這些好萊塢的作者導演,成片也往往很不錯。
雖然三大電影節(jié)一般都不會給好萊塢電影獎,這也是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不愿意去歐洲三大電影節(jié)的宣傳放片的原因,車馬費貴,礙于美學風格的不同,又常常陪跑沒獎拿。
奧斯卡頒獎季的美學風格跟三大電影節(jié)的歐洲文藝片審美,有很大的不同。在戛納和柏林依舊堅持歐洲藝術(shù)電影審美的時候,威尼斯越來越像例外,它有一種要跟多倫多電影節(jié)和特柳賴德電影節(jié)搶生意的感覺,是要領(lǐng)跑北美的年終頒獎的節(jié)奏。
威尼斯這是要轉(zhuǎn)型做奧斯卡頒獎季的風向標嗎?選片給人的這種錯覺,難免有點尷尬。
年初有柏林,年終有獨領(lǐng)風騷、一家獨大的戛納,全世界的文藝名導都會首選戛納,只有被戛納拒之門外又不想進戛納其他單元,或者無法趕成后期的片子,才會去威尼斯。與威尼斯同一時間的還有多倫多和特柳賴德,真的是前有強敵,后有追兵,這也是如今威尼斯選片最讓人尷尬的地方。
并不是好萊塢導演不好,只是好萊塢投資的電影,往往都是美式類型片結(jié)構(gòu),電影風格和歐洲文藝片不是同一個美學風格體系。
威尼斯電影節(jié)近幾年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金獅獎總給一些逼格高到?jīng)]人看懂的片子,比如去年的拉夫·達茲的《離開的女人》,一部226分鐘的超長電影。前幾屆的金獅獎《羅馬環(huán)城高速》,也是一部看了等于沒看的電影,前年的《來自遠方》拿獎也是噓聲一片。
威尼斯總給人一種感覺,就是選沒人能看懂的片子給獎,彰顯逼格。在其他獎項方面,每年卻又都是好萊塢類型片和歐洲文藝片平分獎項,說好的逼格又瞬間沒了。
《縮身》電影海報
在柏林和戛納,美國電影拿獎的幾率并不算高,比如最近三年的柏林電影節(jié),沒有一部美國電影拿獎。在戛納,稍微好一點,但也不像威尼斯這樣,快成奧斯卡風向標了。
當然,對很多影迷來說,看到好電影才是最重要的,這些吐槽也只是牢騷而已。但至少也從一個側(cè)門可以看出,威尼斯電影節(jié)作為一個74年的老牌電影節(jié),雖然光鮮還在,但也早已經(jīng)不如當年,從近幾年的選片上就可以看出疲態(tài)。
今年威尼斯電影節(jié)的美國片有7部,亞歷山大·佩恩的《縮身》、達倫·阿倫諾夫斯基的《母親》、喬治·克魯尼的《迷鎮(zhèn)》、吉爾莫·德爾·托羅的《水形物語》、保羅·施拉德的《第一次重組》、弗雷德里克·懷斯曼的《紐約公立圖書館》和馬丁·麥克唐納導演的英美合拍片《三塊廣告牌》。
開幕片選擇了《縮身》,丹尼斯·維倫紐瓦導演的《銀翼殺手2049》出局了,澤維爾·多蘭和泰倫斯·馬利克的新片也都沒有出現(xiàn),肯定是去明年的柏林或者戛納了。
亞歷山大·佩恩導演沒去過歐洲三大電影節(jié),他的片子一直是奧斯卡的獨立電影范兒,美學風格上很不三大。達倫·阿倫諾夫斯基是第三次入圍主競賽,他2008年的《摔跤手》拿過金獅獎,不知道還有多少記得這事。喬治·克魯尼2011年的《總統(tǒng)殺局》入過威尼斯主競賽,今年是第二次,但是明星轉(zhuǎn)向當導演,隨便編劇是科恩兄弟,但還是讓人覺得,他還是當明星演戲更靠譜?!冻鲎廛囁緳C》的著名編劇保羅·施拉德倒是很有才華,兩次入圍過戛納,但威尼斯也是第一次入圍,還是一部偏商業(yè)的驚悚片。
我最期待的導演是吉爾莫·德爾·托羅,他是第一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(jié)。從《水形物語》的預(yù)告片看,它和《鬼童院》《潘神的迷宮》可以是三部曲,走的是哥特童話路線,跟三大也有點不搭。
提到弗雷德里克·懷斯曼,就必須提到真實電影,這種走寫實主義的紀錄片類型風格,也就是大家比較推崇的一種紀錄片拍法。全程紀錄,不提前寫劇本,盡可能少的參與事件,讓影像自己說話。只是《紐約公立圖書館》這種動輒三個多小時的紀錄片,還是會讓不常接觸真實電影的觀眾難以觀看。
在講故事方面,馬丁·麥克唐納就像是昆汀·塔倫迪諾的接班人,他也是第一次入圍威尼斯,之前的《殺手沒有假期》和《七個神經(jīng)病》足見其在多線敘事和黑色喜劇方面的才華?!度龎K廣告牌》也和前作差不多,只是這種片子入圍歐洲三大,美學風格上有點奇怪。
每年三大電影節(jié)的主競賽片單上,除了數(shù)好萊塢的星光,就是數(shù)各家電影節(jié)的嫡系,這方面戛納做的最好。他們常常會挖掘并培養(yǎng)新人,把新人發(fā)展成嫡系,比如賈樟柯、何瀨直美、阿彼查邦和多蘭等人之于戛納,簡直就是親兒子和親女兒。
《銀翼殺手2049》海報
其實三大電影節(jié)都在這么做,還礙于三大在選片的美學風格上很接近,常常三家會互搶有三大電影節(jié)主競賽入圍履歷的導演,導演們也會根據(jù)片子的時間選擇某一家。
另一位拿過金獅獎的導演是以色列的塞繆爾·毛茨,他2009年的《黎巴嫩》第一次入圍就擒獅,今年的《狐步舞》是第二次入圍。法國導演阿布戴·柯西胥憑借《阿黛爾的生活》拿過戛納金棕櫚大獎,今年的《宿命,吾愛》是他第二次入圍威尼斯。
日本導演是枝裕和4次入圍過戛納,今年是第一次入圍威尼斯,新片《第三次殺人》也是他第一次嘗試懸疑犯罪題材,不再是他擅長的那種小津安二郎式的日式庶民劇。英國同志導演安德魯·海格是位英式文藝小清新導演,之前的《45周年》入圍過柏林,今年的《賽馬皮特》是第一次入圍威尼斯。澳洲新人導演沃威克·桑頓之前拿過戛納的金攝影機獎,今年《甜蜜的國度》也是第一次入圍威尼斯。法國導演羅貝爾·蓋迪吉昂算是三大的??土?,但今年的《別墅》也是第一次入圍威尼斯。
意大利導演安德烈·帕勞瑞的新片《鯨》入圍,他算是威尼斯培養(yǎng)的新人,第一次長片入圍,主演是英國女星夏洛特·蘭普林。意大利導演保羅·維爾齊的《求閑者》,也是第一次入圍,主演有另一位英國女星海倫·米倫。法國導演澤維爾·勒格朗的《傾盡所有》也是新人導演導演,是部處女作,也是第一次入圍。
意大利導演塞巴斯蒂亞諾·里索的《一個家庭》,黎巴嫩導演齊亞德·杜埃希的《詆毀》,意大利導演馬內(nèi)蒂兄弟的《阿莫爾和馬拉維塔》,都是第一次入圍,很多人肯定是第一次聽說他們。
21部入圍主競賽的導演中,只有一位女導演,就是中國的文晏,她是《白日焰火》的制片人,她之前的《水印街》去過威尼斯其他單元,新片《嘉年華》也是讓她第一次入圍主競賽。
不管新人還是名導,大都是第一次入圍,可見今年威尼斯在選片上的吃力,有三大重量的導演只阿布戴·柯西胥、是枝裕和和達倫·阿倫諾夫斯基三個人,加上半個新人塞繆爾·毛茨,也就是三個半。
其實三大電影節(jié)的主競賽片單,一般都是5部左右的美國電影,6部左右的電影節(jié)嫡系,5部左右的上升期有三大背景的非著名導演,還有4個左右的名額給世界各地首次入圍的新人導演。20部左右的主競賽名額,這樣分配,任誰都無法挑出太大的毛病。
但是今年的威尼斯電影,7部美國電影,3個嫡系,3個上升期導演,8個新人,而且很多大導演都是首次入圍的新人,這種選片的尷尬是不可能出現(xiàn)在戛納的。
今年威尼斯的其他單元也沒有什么大導演,地平線單元的名導只有有安妮·芳婷,新片《馬文》由伊莎貝爾·于佩爾主演。
非競賽官方展映單元有日本北野武的《極惡非道3》,英國導演史蒂芬·弗雷斯的《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》,阿根廷女導演盧奎西亞·馬特爾的《扎馬》,后面這倆這片子一度被看好入圍主競賽。
另外VR競賽單元還有兩部中國電影,一部是米粒導演的動畫短片《拾夢老人》,還有蔡明亮導演的臺灣電影《家在蘭若寺》。
無論如何,威尼斯還是威尼斯,依舊是世界上最老牌的三大電影節(jié)之一,地位還是難被撼動,一年一度的電影節(jié)還是會讓全世界的影迷翹首以待。
《水形物語》電影海報
主競賽單元影片:
《縮身》 亞歷山大·佩恩美國*開幕片
《母親》 達倫·阿倫諾夫斯基美國
《迷鎮(zhèn)》 喬治·克魯尼美國
《水形物語》 吉爾莫·德爾·托羅美國
《第一次重組》 保羅·施拉德美國
《詆毀》 齊亞德·杜埃希法國/黎巴嫩
《別墅》 羅貝爾·蓋迪吉昂法國
《賽馬皮特》 安德魯·海格英國
《宿命吾愛》 阿布戴·柯西胥法國/意大利
《第三次的殺人》 是枝裕和日本
《傾盡所有》 澤維爾·勒格朗法國
《狐步舞》 塞繆爾·毛茨以色列德國/法國
《三塊廣告牌》 馬丁·麥克唐納英國/美國
《鯨》 安德烈·帕勞洛意大利法國/比利時
《一個家庭》 塞巴斯蒂亞諾·里索意大利
《甜蜜的國度》 沃威克·桑頓澳大利亞
《求閑者》 保羅·維爾奇意大利/法國
《紐約公立圖書館》 弗雷德里克·懷斯曼*紀錄片
《阿莫爾和馬拉維塔》 馬內(nèi)蒂兄弟意大利
《嘉年華》 文晏中國/法國
來源:鳳凰網(wǎng)娛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