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、出成績、報志愿,歷時一個多月,高考生終于迎來了放松時刻,開啟了升學前的兩個月假期。這些準大一學生開始了自己的規(guī)劃,考駕照、暑期旅行、學習化妝穿搭……中新網(wǎng)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由此產生的“準大一賬單”,難倒了一些家長。
對于“準大一新生”而言,這個暑假當然應該好好“享受”一番。家庭經(jīng)濟條件容許的情況下,很多家長也會鼎力支持,以此慶祝孩子跨入了人生新階段。但是,對于一些不太寬裕的家庭,卻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與挑戰(zhàn)。
可憐天下父母心。面對“準大一賬單”,如果覺得難以承擔,本可以直接說明情況,但一切為了孩子好的父母們,即便感到力不從心,也不愿意“委屈”孩子,往往會竭盡所能地滿足孩子的欲求。平心而論,“準大一賬單”確實有其合理性,為孩子付出也是為人父母的職責所系,但這種寧可讓自己“糾結”也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做法,卻值得商榷。
“準大一賬單”背后,孩子的消費觀才是本質問題?,F(xiàn)在的孩子,即便家庭條件并不寬裕,父母也往往采用“富養(yǎng)”的方式。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,長此以往,很多孩子養(yǎng)成了一有需要就向父母伸手的習慣。高考后的消費本應該根據(jù)家庭狀況酌情考量,絕非都是必選項目,根本不存在所謂的“準大一賬單”。然而,不少孩子或者覺得這些“標配”是父母理所應當?shù)呢熑危鸭议L當做自己的“提款機”,只考慮到自己的需求,卻沒有顧及家庭的經(jīng)濟承受力。
幾年前,一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一度引發(fā)熱議。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,但卻遭到了拒絕。據(jù)悉,當時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都在1500-2000元之間,但她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,便在網(wǎng)上公然發(fā)布求助帖。更有甚者,部分大學生因為過度消費得不到滿足,甚至還瞞著家長走上了校園貸之路。驚詫之余,公眾紛紛呼吁要加強對大學生開展財商教育。
父母是培養(yǎng)孩子財商最好的老師。財商是一種認識、創(chuàng)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,形成的最佳時間段是青少年階段。令人遺憾的是,許多家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缺乏系統(tǒng)的財商教育,孩子對金錢的價值和消費觀念模糊,容易出現(xiàn)過度消費或不合理消費的行為。
財商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,能否結合生活實踐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、價值觀與人生觀,實乃關鍵所系。換個角度看待,“準大一賬單”難倒一些家長,也不失為開展財商教育的契機。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討論和規(guī)劃賬單,引導孩子對“準大一賬單”進行分類,哪些是必要消費,哪些是非必要消費,教孩子如何制定預算和計劃消費,培養(yǎng)孩子量力而行、量入為出、合理消費的習慣。
家長還可以開誠布公地與孩子共同探討家庭的財務狀況,讓孩子了解家庭的經(jīng)濟實力和開支情況,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(如打工、做兼職等)來賺取部分費用,讓孩子承擔一定的經(jīng)濟責任,培養(yǎng)他們的家庭責任感和獨立性。
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欲求,不是對他們的“愛”而是“害”。準大一新生的“暑期賬單”不能一味讓家長買單,如果能上好這堂財商教育課,讓孩子學會理性規(guī)劃,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,可謂善莫大焉。
來源:北京青年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