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《紐約時報》20日的報道指出,美國共和黨的戰(zhàn)略已非常清晰,就是試圖把新冠疫情的責任歸咎于中國,來轉移人們的關注,并利用對華的敵意來挽救選舉。不過,由于特朗普時不時自相矛盾的言論,擾亂了這一計劃。
報道開篇就指出,共和黨的戰(zhàn)略再清晰不過了:從密集上福克斯新聞臺的共和黨議員,到特朗普總統(tǒng)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新廣告,再到小唐納德·特朗普推文中的尖銳批評,共和黨試圖把責任歸咎于中國,來轉移人們對政府備受批評的新冠病毒應對措施的關注。
新冠肺炎疫情已經(jīng)造成數(shù)萬美國人死亡,失業(yè)率飆升至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,共和黨人越來越相信,把中國抬升為對病毒傳播負責的“頭號敵人”,并且利用美國對北京日益增長的敵意,也許是挽救這場艱難選舉的最好辦法。
陷入艱難選戰(zhàn)的共和黨參議員正在準備譴責中國的廣告。像參議員湯姆·科頓(Tom Cotton)和喬?!せ衾?Josh Hawley)這樣有將來當總統(tǒng)抱負的保守派人士,正在競相對中國采取更為強硬的態(tài)度。黨內官員在公開和私下場合都在揮舞民調數(shù)據(jù),希望特朗普能與北京對抗。
特朗普自己的競選助手也支持這一策略,他們在上周發(fā)布了一則攻擊性廣告,把穩(wěn)獲民主黨總統(tǒng)候選人提名的小約瑟夫·R·拜登(Joseph R. Biden Jr.)描繪成對中國態(tài)度軟弱的人。這則廣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亞裔人士的形象,包括前華盛頓州州長、華裔美國人駱家輝(Gary Locke),人們普遍認為這則廣告是在煽動排外情緒。
這篇題為《共和黨“甩鍋中國”策略的頭號敵人:特朗普》的報道認為,共和黨的計劃有一個潛在的障礙,那就是該黨的領導人本尊。
報道指出,特朗普急于繼續(xù)推進貿易談判,對進一步擾亂市場感到不安,并渴望在美國依靠中國制造商提供救命的醫(yī)療用品之際,保護自己與中國的關系,因此他一再攪亂共和黨對中國的指責。
報道列舉了特朗普的一些令人困惑的言行。如他強調自己1月就發(fā)布了對中國的旅行限制,來反駁外界對他應對疫情反應遲緩的批評;他稱自己同中國進行的是“誠信交易”,“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”,但私下里,他卻又對中國大發(fā)牢騷;上周五,他又假定中國是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數(shù)最多的國家——其實是美國,稱 “對中國不滿意”。
特朗普在中國問題上發(fā)出的相互矛盾的信息是否會傷害他在選民中的地位,還有待觀察。選民們已經(jīng)多次看到總統(tǒng)就同一問題說出對立觀點,卻沒有像其他這樣做的政治人物那樣受到傷害。
雖然特朗普的團隊知道,他自己的話會被用來反對他,但他們相信,將他的歷史與拜登的歷史進行對比,結果對他是有利的。
盡管總統(tǒng)有著截然不同的公開說法,但其競選策略的核心,是操縱人們因新冠病毒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(jīng)濟損失而生的憤怒,將其轉移到一個許多美國人已經(jīng)心懷警覺的對手身上。
這一戰(zhàn)略包括努力利用中美關系來打壓拜登,共和黨人認為他很軟弱,因為他去年的言論淡化了中國帶來的地緣政治挑戰(zhàn)。
《紐約時報》的報道說,在過去的競選中,兩黨候選人都曾把矛頭指向中國。但隨著美國進入總統(tǒng)大選季,新冠病毒也開始在美國各地蔓延,這一次雙方的言辭要尖銳得多——人們越來越擔心這會助長仇外情緒和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。
報道認為,特朗普在中國問題上的矛盾言論,不僅說明了他是一個不可靠的政治訊息傳達者,還說明了他對世界第二大經(jīng)濟體長期以來模棱兩可的態(tài)度。四年前競選總統(tǒng)時,他誓言要對中國強硬,但他并不是志在孤立中國人,而是要與他們合作——尤其是從中美關系中為美國賺更多錢。
當拜登開始集結民主黨各方時,特朗普的支持率出現(xiàn)了危險信號,準備參加競選的共和黨參議員發(fā)現(xiàn)所募集的競選資金遠遠落后于他們的民主黨對手。這導致共和黨內緊迫感日益加劇,認為總統(tǒng)應該擱置他通過與中國和解獲利的希望。
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